一個人越過越好的四點跡象
如果你知道自己五年后一定很牛,你現在還會那么焦慮么?大概率不會吧,因為大多焦慮都是面向未來的。然而,有些事就是注定會發(fā)生的:你一直按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,會越來越好;你一直負能量,身邊人會漸漸疏遠你。一個人的發(fā)展也是如此,如果你能在自己身上看到這四點,你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。
一、不做情緒的奴隸
奧力森·馬登曾說:“任何時候,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,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,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!
發(fā)脾氣是人的本能,但控制脾氣卻是一種本領。人在憤怒的時候,智商為零。生活本就是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,總有愛而不得的時候,也總有低谷的人生階段,只是成熟的人懂得控制情緒、保持良好心態(tài)、不做情緒的奴隸罷了。
二、與孤獨相處
余華在《在細雨中呼喊》中有一段話:
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,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,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。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,但我寧愿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,也不愿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。
孤獨可以把人還原到一無所有,也同時能把人還原到最完整的自我擁有。真正過得好的人,能從孤獨中找尋到自由,在這些一個人的時間里,與自己相處甚歡,變得優(yōu)秀、變得堅強。就像林語堂說的:“孤獨這兩個字拆開看,有小孩,有水果,有走獸,有蟲蠅,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。”享受孤獨,才能擁抱勇敢。
三、堅持每天學習
為什么要堅持每天學習呢?舉個簡單的例子:
一個人習慣了每天閱讀兩個小時,折算成讀書的話,就算讀30頁,那么他平均10天就能讀一本書,一個月讀3本,聽起來不多,一年也有36本書。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(yè)后,有這個習慣,三年后他就至少讀了108本書。
這時候你心血來潮,想讀書,你怎么跟上面這個人比,你想在一年內趕上他,即你需要在一年內讀144本書(因為這一年人家也要繼續(xù)再讀36本),那么你需要兩天半讀一本書,你大概需要一天讀100頁。
一天讀100頁,不難。每天這樣,學得厭煩,且閱讀效果很差。而人家,只需要輕輕松松每天讀2小時即可。
這就是習慣的力量。
一個人如果把學習當成了習慣,每天,5年,10年,在時間的長河里,他一定會逐步勝出。
四、善良中帶點鋒芒
有一則寓言故事,叫《得寸進尺的駱駝》:
在一個寒冬的夜晚,寒風呼嘯,一個阿拉伯人在溫暖的帳篷里正準備休息。突然,站在外頭的駱駝掀起了阿拉伯人的門簾,可憐地表示外頭太冷,希望主人能允許它把頭伸進去暖和暖和。善良的阿拉伯人不忍駱駝受凍,便同意了駱駝的請求。沒多久,駱駝又陸陸續(xù)續(xù)提出了把脖子、前腿、半個身子伸進帳篷的請求。阿拉伯人不忍心拒絕,也都同意了。
仗著阿拉伯人善良好說話,駱駝越來越得寸進尺,最后把自己的整個身子都塞進了帳篷,還把阿拉伯人擠出了帳篷,自己獨享溫暖的帳篷。
善良的阿拉伯人,因為毫無底線地幫助別人,只要別人有所求,不管是否會損害自己的利益,傻乎乎地全心付出,最后得不到一絲感激,甚至被傷害。一味的善良和退讓,換來的不一定是感激,很可能是對方的得寸進尺。善良是很珍貴的,但善良要是沒有長出牙齒來,那就是軟弱。
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時候,也要敢于不卑不亢地挺起胸膛,告訴對方:對不起,我不愿意!只有你堅硬無比,世界才會對你溫柔以待。
- 向上:解讀倉儲布局小細節(jié)(2019/9/17)
- 向下:小故事也有大智慧!(2019/9/3)